查看原文
其他

圆明园背后的故事

樊蓉 植物游记
2024-09-08
写在前面


于周末参加了赵永新老师的读书会,

赵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他写“圆明园防渗之争”这本书背后的故事,

我简要摘录书中一些我特别感兴趣的点,再附上我的感悟。








赵老师笔下的圆明园


赵记者,我看你这篇稿子写不写关系不大。

圆明园的事我们呼吁了多少次?

媒体也多次报道结果呢?

一点作用都没起,他们该怎么干还怎么干!


几十个穿着棉衣的民工,

正在驳岸边认真地忙碌着:

有的用水泥把延伸到岸边的防渗膜压住、盖严。

有的正在驳岸的石头缝上抹水泥,

防渗做得横到边竖到沿,

整个圆明园都铺了,铺得横到边、竖到沿,天衣无缝。


圆明园湖底的淤泥中本来有大量的土壤生物、昆虫、两栖动物,

加上水中的鱼、虫、河蚌,荷花、芦苇、海类等水生植物,

以及岸边的花草树木植物,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完整生态系统。


这些动植物不但依赖水生存,还具有净化水的功能。

现在经过机械化的挖掘、搬运、压碾,淤泥中栖息的生物全毁了。


防渗膜隔断了地上水与地下水的自然循环,

地上水无法与防渗膜下的部分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经过这样一隔,把活水变成了死水,

降低了水的自净能力,更容易导致富营养化,使水变绿变臭,

更易产生甲烷类有害气体,把防渗膜上的水体变成了“沼气池”。


古人的石头驳岸是故意做得参差不齐、凹凸不平,

湖里的水可以透过石头间的缝隙渗透到岸边的泥土中,滋养岸上、山坡上的植物。

石头间的间隙其实是一些浮游生物和虾蟹、鱼类的栖息与繁殖场所,

这些生物是圆明园生态系的组成部分,现在全没了!


他们说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防渗、

这只是幌子,真正的目的是搞划船、赚钱!


我们看到的圆明园的西洋建筑:

本是乾隆皇帝为满足其虚荣心,仿照欧式建筑修的,

其实,这些西洋建筑并不是圆明园的代表性建筑。


真正的中式建筑都毁了,

圆明园的山形水系,是中国古典园所特有的,

是世界上极其伟大的美学创造,也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

其艺术价值不逊于任何地上建筑,山绵绵、水泱泱

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境界,

是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18、19世纪,

英国就出现了一个同样的运动,

把城郊原有的农田、牧场、田园风光改造成公园,

把牧场上郁郁葱葱自然生长的野草换成光滑、整齐的草坪,当时就出现了反对的思潮。


后来,那种巴洛克式的审美观从欧洲传到美国,

又从美国传到中国,

再过20年我们回过头来看历史,

会发现这种审美观是十分幼稚的。


有这样两幅画面:

一幅是充满诗意的,让画家产生灵感的;

一幅是光滑“漂亮"的低级的外在美。


让画家产生灵感的是什么呢?

是大量的乡土野草、水边长满丛生的灌木,

用现代语言表达就是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而没有画意的是光滑、“漂亮”的景观,

是被打扮的、人工修剪的,

对于画家来说,是画不出充满诗意与灵感的作品的。


圆明园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150多年的经营,

成为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集大成者,

被称为“万园之园”,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独一无二、举世无双!


中国古典园林最大的特征是什么?

是“师法自然”,是“巧夺天工”,

是“虽由人作,宛若天开”,是“天人合一”,

这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高的美学境界。


圆明园所在的地方本来是天然湿地,

清朝皇帝不惜动用国库,

调集了全国的奇材异石和能工巧匠,

根据“天人合一”,“师法自然”这些法则掇山理水、挖地成湖、堆土为山。


其后经过几百年的演化,

终于使圆明园成为真山真水、山水相连、浑然一体的中国经典园林,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园林风格。

铺上防渗膜,无异于把自然的湖泊与河道变成了人工水池和人工水渠,

把原来的湖泊变成了塑料盆盆,彻底改变了它的固有面貌。


城市水系就像身体之血脉,

片面强调水系的排洪、防洪、泄洪、防渗和排污功能,

将水系截弯取直后以钢筋水泥护衬,

以为这便可以将水系“治服”、一劳永逸。


其实,自然的水系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是一个生态系统。

它需要一个自然的生态环境方能维持健康。


以下图片来自于:赵永新






我的思考
01服装

历史书上有一张图,我印象深刻:

男性剪去了辫子,姑娘也穿上了洋装。


不知为何,现代常常会有女孩子感慨:

去年的衣服,已经配不上今年的我,

衣柜里面总是差一件衣服!

当时挺时髦的衣服,如今看着怎么那么傻呢?


然而历经千年岁月洗礼的汉服,百年的旗袍,

依旧那么端庄,那么美,

不管哪一年买的,她总是那么好看且耐看,

各种少数民族的服装,也充满特色,百看不厌,毫无土味。


我骄傲,我们的文化是总是愈久弥新,耐得住考验。


图片来自于我的小伙伴,图一是在表演“女金丸”的故事,图二是在昆明海晏村。



02种地

过去我们用农家肥种地,

化肥袭来,迅速向我们展示了他强大的高产能力,

然而这种顾前不顾后的行为,

让我们尝到一时的甜头之后,不断善后,

一直为前面的行为买单。


我们发现土壤板结,

发现土壤里面原本有的各种昆虫,植物消失,

植物也病害不断,于是我们不断的使用农药,

加剧这种污染。


在这种恶性循环下,

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我们,

也出现了很多的慢性疾病。


我们的农家肥虽然慢一些,

可那时候的菜,那时候的肉,是那么的香。

我们的身体,是那么的健康。


我骄傲,我们的文化从不浮夸,从来不会顾头不顾尾。



03中药

不知为何爷爷那辈的人,随便指一个植物,

总能叫出它的名字,说出它的用途,

而到了我们的父辈,我们这一代,突然间就给断了。


他们为什么与生俱来,

就知道那些东西,而我们就不知道呢?

一来城里面迅速铺满了一模一样的植物,

失去了浑然天成的野趣,

看不到植物,自然对他的认识也少。


二来关于中医药文化的宣传,

也被西医药打断,西医诊所遍地开花,

为什么我小学的教科书里,

告诉我要相信科学,却没有告诉我中药是什么?


我们的古人,用身体去探索植物的用途,

归纳总结温热寒凉,告诉我们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

古人给了我们生存最好的答卷,我们却学着别人作弊。


我骄傲,我们的文化从不排斥任何生灵,可以与生灵很好的共处。



04容貌

在短视频里面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留言:

真是怀念那个年代的女星,

美得浑然天成,各有各的味道,非常有辨识度,

而如今,看着全都一个样,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是什么让我们突然间有了这种统一化的思维?

所有人都必须上学,而且必须成绩好。

所有人都必须有房有车,而且必须努力赚钱。

为什么,我们的古人强调因材施教?

为什么,李白却说千金散尽还复来?


我骄傲,我们的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可以容纳各种各样的美。



05基因

在野外,我们爬山的时候,

会发现我们本土的植物,

从不会把某个地方全都占为己有,

如果看到这样的情况,

那十有八九就是入侵植物,没错了,

加拿大一枝黄花,水葫芦,紫茎泽兰,桉树,互花米草,一个个让当地百姓恨得牙痒痒。


外来植物的思维里,

这里只能有我,其他物种不能存在,

这种霸道的强盗思维,

似乎是与生俱来,刻在基因里面的。


而我们中国野外的花海,

就像中药一样,井然有序,君臣佐使,

会有一个主要植物形成花海,

旁边会附生各种各样的野花,

特别和谐,特别美,

我们可以在一个野外的大草原上,

看到各种各样的惊喜。


我骄傲,我们的文化丰富多彩,极具生命力,我们讲究和谐共生,从不一家独大。


野外的老鸦瓣和丽江肋柱花。



06性格

其实特别喜欢农村走出来的孩子,

他们受儒家思想影响比较多,大多含蓄内敛,

他们表面上不会打扮的光鲜亮丽,

但他们的内心十分充盈,

做人和做事都非常的踏实。


还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浑身充斥着虚荣心,

使劲浑身解数,用一切冠冕堂皇的东西包装自己,

咋一看,非常的高大上,然而内心却十分空虚,

他们既不会踏实的去做一件事情,

也不会用心的去对一个人,

宛如纸老虎般,看似凶猛,其实脆弱的不堪一击。


我骄傲,我们的文化让我们内心充盈,在探索自然中感受智慧,不至于在物质的牢笼里把自己活成困兽。





结尾


圆明园防渗之争,看到了赵老师的力量,

在其他行业的防渗之争中,我想看到更多人的力量。

超链接:当圆明园遇见赵永新,双方都多么幸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植物游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